关于小儿口吃你了解多少

浏览次数:641发表时间:2016-05-13

  口吃俗称结巴,是正常言语说话障碍,并非生理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。患有口吃的儿童,表现为发音困难,说话时重复,面红耳赤,而且颈背肌肉及情绪紧张,说话失去流畅性,在某个字上停顿,重音和拖音,也可表现为说话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个字拖得很长。尤其是在激动时,着急得说不出话来。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、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。一般幼儿在学说话中出现的口吃,只要父母耐心纠正,几个月就可以改过来,这称为短暂性口吃;3至6岁儿童发生的口吃,六个月到六年就可以消失,这称为良性口吃;7岁以后的儿童,说话时第一个字重复,有时轻,有时重,字音拖得很长又不清楚,往往还借助面部和肢体动作来帮助说话,称为永久性口吃。
 
  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,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:
 
  1.遗传因素:口吃患者家族发病可达36%~55%,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,可能为单基因遗传。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,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,如父母口吃,或父母口语快、含混,儿童不易模仿等。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,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。
 
  2.精神因素: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,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。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、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,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,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.。精神紧张、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。
 
  3.躯体因素: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。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,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、出血或躯体性疾病,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,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。
 
  4.外界因素: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。
 
  5.方言性口吃: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,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,可致口吃。
 
  6.思维过速性口吃:因思路宽阔迅速,致使口齿追随不及,造成口吃。临床亦较常见。
 
  7.其它因素: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。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、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。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、发音肌功能不协调、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,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。
 

 
  口吃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,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:首字难发型、语词重复型、语句中断型。而96%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。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,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、下颌、颈部肌肉痉挛、舌肌震颤、跺脚、眨眼、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。此时,父母的态度、社交受挫、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。
 
  1.首字难发型: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,第一字重复,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;
 
  2.语词重复型: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,影响说话的流畅性;
 
  3.无表达内容障碍;因发音-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,导致语言节奏失调;
 
  4.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。患儿说话时,可伴有跺脚、摆手、挤眼、歪嘴、口唇颤抖、躯干摇晃等动作。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,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。
 
  随年龄的增长,患儿还可出现焦虑不安、害羞、容易激怒,不愿参加集体活动,上课不敢发言,不喜欢交往,变得孤独退缩等情绪与行为的异常,如不予矫治终可导致顽固性口吃。
 

 
  温馨提示:以上就是关于小儿口吃的一些简单介绍,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更多,欢迎拨打上海好儿童医院健康服务热线:021-6586-1120,我们的在线专家将会为您一一解答。

相关阅读: